最新内容

农户贷款助力西藏农牧区信用体系智慧化发展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马帅莎)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9月27日3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9月27日3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郝裕彤 摄  风云三号08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业务卫星,配置了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微波成像仪等9台遥感载荷。  该卫星在确保极轨气象全球成像和大气垂直探测观测业务基础上,侧重气候变化监测,主要应用于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及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96次发射。(完)--> 【编辑:刘欢】

2025世遗泉州AI艺术展带来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奇幻之旅

7月12日,江苏南京,孩子在一家商场设置的喷泉处戏水觅清凉。近日,当地高温天气持续。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7月12日,江苏南京,孩子在一家商场设置的喷泉处戏水觅清凉。近日,当地高温天气持续。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7月12日,江苏南京,孩子在一家商场设置的喷泉处戏水觅清凉。近日,当地高温天气持续。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7月12日,江苏南京,孩子在一家商场设置的喷泉处戏水觅清凉。近日,当地高温天气持续。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7月12日,江苏南京,孩子在一家商场设置的喷泉处戏水觅清凉。近日,当地高温天气持续。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7月12日,江苏南京,孩子在一家商场设置的水池中打水仗觅清凉。近日,当地高温天气持续。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7月12日,江苏南京,孩子在一家商场设置的水池中戏水觅清凉。近日,当地高温天气持续。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编辑:李太源】

揭秘10亿网民在看的健康科普生意:谁在批量制造网红医生

新华社联合国9月26日电(记者潘云召 刘畅)当地时间9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讲话。  李强表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回首既往,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宝贵启示: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最热切的共同期盼,团结合作是人类进步最强大的力量源泉,公平正义是国际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追求。  李强强调,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努力推动提升人类福祉。这些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应对世界变局、破解紧迫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特别是这个月初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强调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指引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路径。中方愿同各方一道采取协调有力行动,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李强指出,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卷土重来,国际规则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国际体系屡遭破坏,人类再一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凡天下有识之士都不禁要问:历经磨难,人类难道不应该更有良知、更加理性地善待彼此、和平共处?面对诸如人道主义灾难的种种不堪,难道可以对那些公然践踏公平正义的暴行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对一些毫无底线的霸道霸凌行径,难道应该因慑于强权而保持沉默、逆来顺受?先辈们在建立联合国之初的那一腔热血和执着追求,难道就任其在历史的天空中随风飘散?中国人常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追求和平、进步、发展,就是我们纪念胜利的初心所在,就是我们携手奋斗的使命所在。我们或许不能回到过去,但完全可以创造更好的未来。在世界变乱交织之际,我们要共筑和平、共享安全。在全球增长乏力之际,我们要重振合作、谋求共赢。在多元文明激荡之际,我们要倡导对话、美美与共。在新型挑战频出之际,我们要携手应对、共护家园。  李强表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安全的坚定维护者、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践行者、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负责任参与者。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弘扬多边主义精神,积极落实四大全球倡议,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断迈进。 【编辑:李润泽】

第12届中国女子围甲联赛北京·门头沟站开幕

随着假期的临近,国内旅游市场热度攀升,各地适时推出“文旅大餐”,让“省际交界旅游”成为新亮点。  中秋国庆假期出游人数及旅游消费或创新高  在宝贵的假期,很多人都非常重视时间利用效率,能够一次性体验多个省份风情的“省际交界游”,成为今年国庆的热门选择。此外,专家预测,今年的中秋国庆长假在出游人数、旅游消费方面都将创新高。  今年国庆假期,兼具地理交汇与文化融合特色的省际交界城市成为出行热门。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国内省际交界城市的国庆假期订单量同比增长58%。其中,云、贵、川三省交界的昭通预订量同比飙升95%,游客可通过“一日一省”的旅程,高效体验三省风光;而地处赣、粤、湘、闽四省通衢的赣州,以独特的客家文化与红色历史吸引大量游客,订单量同比增长70%,成为跨省文化体验的重要目的地。-->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八天长假,是2025年的最后一个长假,也是冬季旅游前最佳的长线出游窗口期。综合各方面的数据来看,今年的中秋国庆长假将会创造历史的新高,无论是出游的人数还是旅游的消费都会达到历史的一个高峰水平。  金秋时节,赏秋主题同样受到游客青睐。辽宁本溪枫叶搜索量环比激增20%;重庆巫山红叶因明星打卡成为现象级目的地;江浙地区凭借“水乡秋韵、山林秋色、滨海秋光”的三重景观矩阵,酒店热度同比上涨超20%。与此同时,远途目的地旅游需求也显著释放,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酒店搜索量同比飙升60%,“看日照金山”“草原骑马射箭”等沉浸式体验催热特色场景消费,推动旅游从“打卡式观光”向“深度化体验”转变。  戴斌介绍,从中国旅游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来看,游客的旅游出游的热情在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家庭游成为主流,因为国庆节遇见中秋节,团圆是一个主题词。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我的行程我做主,愿意和家人在一起更加轻松自由地支配时间,自主设计需要体验的项目和产品。  复合型文旅产品打造多元体验满足情绪价值  如今,情绪价值也成为很多人选择目的地的核心因素,尤其是具备“场景+文化+体验”的复合型产品受到欢迎,比如“躺在酒店床上看云海日出”“庭院温泉赏星空”等沉浸式特色体验的搜索热度大幅上升。湖南各地景区也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满足游客们对情绪价值的需求。  今年国庆假期,张家界推出“每日一主题”非遗文化展演与体验活动。从10月1日至6日,连续六天集中展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客可欣赏到土家摆手舞、毛古斯舞,沉浸式感受先民狩猎、耕作、繁衍的古老生活图景;苗族唢呐特技表演则以高亢嘹亮的旋律展现少数民族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同时,位于武陵源区的张家界森林公园鹞子寨景区,在沉寂十年后也于国庆期间正式恢复对中外游客开放。截至目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10月1日至3日的网络预约人数已达2.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83%。  全新场景+特色活动  为双节文旅消费添亮点  陕西一向是假日旅游的热门目的地,记者从陕西省文旅部门了解到,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全省精心策划推出相关文旅主题活动2500多场,涵盖文化体验、民俗互动、自然观光等多元场景;发布秋季旅游线路102条和文旅惠民措施109项,以全新场景与特色活动,静待八方游客。  在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近百名身着定制唐代服饰的演员正加紧排练大型沉浸式巡游表演,他们一颦一笑间尽显盛唐仪态,力求精准再现长安市井的千年繁华,为双节假期营造浓厚的盛唐氛围。  街区秉持“长安四时景不同”理念,近期已完成秋季主题场景焕新,光影流转间勾勒出沉浸式秋日意境,成为众多游客的热门打卡点。  位于秦巴山区的南宫山景区,正迎来一年中最美的赏叶时节。万亩红叶漫山铺展,层林尽染间与山间云海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浑然天成的秋日油画。双节期间,这里将举办2025南宫山国际红叶彩铃节。眼下景区正进行最后的筹备冲刺,景区安全巡查队已对南北两条游览线路及10多公里登山步道展开全方位排查。 【编辑:刘阳禾】

2025年尧文化旅游节开幕:用年轻人听得懂的语言营销城市

很多人体检往往检查同样的几个基础项目。其实,不同年龄段体检侧重点截然不同。如何从年龄的角度科学选择体检项目呢?  不同年龄段体检“必查项”有哪些?  30—40岁人群 “三高”是体检重点  30岁后人体各项机能虽处于巅峰状态,但这个年龄段的人普遍工作压力大、应酬多,饮食习惯不科学以及运动量不足,容易发胖。-->  这一时期要重点关注血压、血糖和血脂变化,若有异常需马上调整。  专家建议  每半年检查一次血压、血糖和血脂,肥胖人群则每3个月检查一次。  女性重点关注妇科检查、乳腺检查项目。  男性35岁以后,每1至2年增加前列腺检查。  40—50岁人群心血管肿瘤是体检重点  40—50岁年龄段是“健康高危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必须关注心脏问题;同时,这个年龄段,癌症发病逐渐增多。  专家建议  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不可少。肺部CT不可少,可筛查肺癌。  女性重点关注乳腺及妇科疾病,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筛查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加上宫颈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  男性重点关注胃肠疾病,可根据需要选择做胃肠镜,筛查胃癌、结直肠癌等。  有肿瘤家族史,三代以内亲属有肿瘤病史的人,需要及早体检。  50岁以上人群 骨密度血管是体检重点  50岁开始,人体机能衰退,尤其是女性骨质疏松高发。如果出现浑身疼痛、容易骨折等症状,就该考虑是否为骨质疏松。另外,还要警惕胃肠道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专家建议  50岁以上人群开始筛查骨密度、骨代谢水平。  警惕萎缩性胃炎、肠息肉、慢性溃疡等疾病癌变,胃肠镜检查不能少。同时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如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心电图等。另外,做好眼科检查。  关于体检的误区 你“踩雷”了吗?  每年体检成了不少人的健康必修课,但有些错误的做法,可能让体检白做。到底哪些体检观念是错的?怎样才能避开这些坑?我们来一一拆解。  误区一:体检选越贵的项目,效果就越好?  北京世纪坛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 周一思:不对。不是说越贵的检查项目就越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比如说影像学检查方面,既要考虑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在疾病,也要考虑辐射量,比如说PET-CT,能够检查出来很多肿瘤相关方面的疾病,但是价格昂贵,而且它适用于在已经发现疾病的基础上再进行筛查,所以说在体检过程当中并不适用。  误区二:等身体不适再做体检,行吗?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闫涛:不行,健康体检的目的是对疾病或者说对身体的状况进行早发现,及时干预。如果身体已经出现不适,往往是疾病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这个时候就不是去体检而是去就医了。所以体检就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定期去做的常规身体维护的一个项目。  误区三:体检报告看完不用管后续,对吗?  闫涛:不对,体检报告拿到手里以后一定要仔细阅读。第一,先要仔细阅读体检报告中对于诊断或者阳性结果的描述或者建议干预措施。第二,对于一些重要的或者说是重大的异常结果,一定要及时地去专科医生那里寻求进一步诊断或治疗意见。 【编辑:刘欢】

国家电影局、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电影行业拥军工作的通知》

中新社金边/曼谷9月27日电 (记者 杨强 李映民)柬埔寨和泰国边境地区当地时间27日再度发生交火,致使两国边境紧张局势升级。目前双方尚无人员伤亡报告。  根据柬埔寨国防部声明,27日上午11时52分左右,泰国军队使用迫击炮及轻型武器,向位于柬埔寨柏威夏省安塞地区的柬方阵地率先发动攻击。声明称,尽管遭到攻击,柬埔寨武装部队始终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没有进行还击。  柬埔寨国防部还表示,截至当天声明发布时,泰方仍在持续开火,尚未停止挑衅行动。柬国防部发言人马莉淑洁达在声明中重申,柬方致力于全面尊重并执行两国的停火协议,强调其决心继续与泰国在各层面密切合作以恢复边境和平稳定。  泰国陆军发言人文泰·苏瓦里同一天在社交媒体上说,当天12时至12时30分左右,泰陆军第二军区收到报告称,柬军士兵向乌汶府崇安玛地区开枪并发射榴弹,泰军随即进入戒备状态,并按照标准措施作出了适当回应。-->  泰国陆军发言人进一步指出,柬方近期经常带领“临时观察小组”进入该地区进行视察。泰方怀疑此次事件或是柬方蓄意挑衅,目的是引发泰方的报复性反应,以便柬埔寨以此为证据向联合国指控泰国违反停火协议。(完) 【编辑:刘欢】

“苏超”联赛第十三轮 南京主场上演文旅视听盛宴

中新社上海9月27日电 题:青年学者接棒让东京审判的历史不再“沉默”  作者 谢梦圆  对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90后”助理研究员曹鲁晓而言,接触“战争审判”这个领域纯属偶然。原本他只是对中国近代史颇为关注,直到在东京审判庭审记录中看到法庭对于各大战役和日军暴行的论证与人们所习惯的事实性描述区别很大,他才意识到,这一类研究可以为认识侵华战争提供不同角度。  近日,记者在“青春华章·共赴山海向未来”主题展演活动启幕前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了解到青年学者如何参与研究,让尘封的历史不再“沉默”。-->  曹鲁晓介绍,在2011年前,中国境内找不到完整的东京审判庭审记录,研究者们面临着历史档案严重缺失的困境。为了建立起基础文献体系,决心寻找历史真相拼图的学者首先从海外档案馆中复制了一批档案,随后将原始语言为英文、日文的档案翻译成中文。  经过数年努力,截至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已累计编纂出版300余卷核心文献,包括首次系统公开中国自主审判完整档案的102卷《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集成》;并同步建立了国内首个“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攻克了东京审判原始档案油墨打印件光学字符识别(OCR)识别技术难题。  掌握基本史实后,曹鲁晓在研究中逐渐发现,回顾相关档案,对解释很多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的国际刑法问题有所助益。在他看来,青年学者应该拓展课题范围,注重学科交叉,检视审判发生时检辩双方围绕重大法理问题的辩论,以发挥历史文献的现实价值。  不过,令研究者们感到惋惜的是,很多历史已经走到了社会大众的记忆边缘。为了让更多人接触到史料,一批青年学者接过守护历史的接力棒,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将研究成果传递出去。  上海交通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研究员陈亦楠历时十年主持创制了纪录片《东京审判》《亚太战争审判》《正义的审判》,分别聚焦“二战”后同盟国对日本甲级战犯审判、在亚太地区对日乙丙级战犯审判,以及中国独立对日战犯审判。  为了确保每一处史实都有据可查,陈亦楠和团队挖掘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庭审影像资料,总量相当于900部电影;查阅2000万字的庭审记录;辨认1.5万张战犯、庭审人员和参与者的照片;翻阅200多部不同语言的相关学术著作。  不少在校学生参与了这些纪录片的拍摄,他们运用人工智能等新工具寻找线索,并以青年人的视角制作了大量短视频,在年轻群体中广泛传播。  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汪瑞琪担任纪录片《正义的审判》有关新中国庭审现场的学术撰稿。起初,一个现实难题摆在她面前: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纪录片制作者,面对海量枯燥的庭审档案、密集的法律条文,也难以快速沉浸其中;若单纯堆砌史料,普通观众更会望而却步。“要让观众真正‘走进’那个法庭,首先得把‘故事’讲进他们心里。”汪瑞琪意识到,学术性与传播性并非对立,关键在于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于是,她从庭审记录中梳理出日本战犯的罪行供述,筛选出最具冲击力的细节,聚焦那些让人触动的“现场瞬间”,比如证人出庭时掀起衣服展示伤口的片段。  “面对战争创伤时,痛苦在所难免,但守护历史记忆也是青年研究者的责任。通过战争审判这种理性的方式去对抗不理性,从而使世界更为理性,这就是战争审判的意义。”汪瑞琪说。(完) 【编辑:陈海峰】

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

中新网云南保山9月27日电 题:台胞组团考察云南咖啡产业:咖香带来真情、惊喜与共赢  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9月23日至26日,来自台湾的20余位咖啡行业专业人士来到云南省保山市参与“云上咖啡·香飘两岸”海峡两岸咖啡文化交流活动。他们走进咖啡庄园、生产车间、科研机构与职业院校等地,开启一场兼具温情与实效的产业考察之旅。“真情、惊喜、共赢”成为考察团成员口中的高频词,也为两岸交流合作写下生动注脚。  真情互动 咖香联结两岸情  “每到一处考察点,迎接我们的必然是当地最好的咖啡和最具特色的美食。”台湾一家咖啡庄园负责人郭章盛感慨,几天时间里,他深深感受到来自大陆同胞对宝岛的浓厚情谊。台胞在保山的咖啡生产企业品尝咖啡。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摄  考察期间,多位台胞特意携从台湾精挑细选的咖啡豆跨越山海而来,与保山咖啡从业者共品共鉴,同时也毫无保留地分享各自在咖啡种植、加工、品控等全链条中的实战经验。  年逾耄耋的台湾资深咖啡人游启明将他的著作《种好咖啡》赠送给保山咖啡从业者、学生等群体,共享自己五十多年的咖啡种植经验和做法。  在高黎贡山东麓,两岸代表共同种下的一片云台咖啡纪念林,成为两岸交流合作与情感联结的新纽带。  “看着树苗扎根在这里,就像我们的交流有了落脚点。”参与活动的不少台胞表示,他们会经常回到保山,看看这片咖啡林,同时探寻更多合作契机。  发现惊喜 云咖实力超预期  “无论是种植、生产规模,还是人才培养,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速度远超我们的预期,令人惊喜。”多位台胞在考察后感叹。台胞考察保山一家咖啡庄园。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摄  云南是中国咖啡种植规模最大的省份,咖啡产量占全国98%以上。孕育了风味独特的“保山小粒咖啡”的保山市,目前咖啡精品率提升至70%、精深加工率85%,有省级咖啡龙头企业11户、“云南省精品咖啡庄园”6个,居全省第一。  在咖啡庄园,台胞们考察当地精品咖啡转型升级、咖旅融合发展等情况。在咖啡生产企业,智能生产线、标准化仓储、咖啡直播基地等不断为他们带来惊喜。走进保山咖啡产业学院,涵盖理论教学、烘焙实操、杯测训练、冲煮实践、模拟店面运营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台胞们的一致称赞。  “我在2011年就曾到云南考察,这次再来,直观感受到这里咖啡产业发展的惊人速度。”深耕台湾咖啡产业领域教育二十余载的陈英秋说,建议云南在培养咖啡技术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管理人才的培育,让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轨并行。  合作共赢 云台携手拓新局  “这次,我们以咖啡为媒,以文化为桥,举办这场交流活动,就是为了更好地汇聚两岸咖啡专业人士力量,更好推动两岸咖啡产业优势互补,助力两岸咖啡产业提质增效。”9月26日,云南海外联谊会秘书长吴汉兵在“云上咖啡·香飘两岸”海峡两岸咖啡文化交流座谈会上说。  云南与台湾虽远隔万水千山,但血脉相连、文脉相通,始终保持密切交往和深厚友谊。2012年以来,累计来滇经商、探亲、旅游、考察的台湾同胞达600余万人次。两岸代表进行交流座谈。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摄  会上,两岸咖啡从业者围绕云台咖啡产业发展进行热烈讨论。  吴汉兵建议,云台两地可在加强种植技术交流、促进加工与品牌合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强化人才培养、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深入交流合作。  游启明表示,云南可进一步筛选优质咖啡品种,并强化咖啡生产设备维护领域的人才培育。台湾在精致农业,如田间管理、育苗种植、果实后制处理等方面的经验,可为云南咖啡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来自保山市咖啡专班的李廷金说,保山在气候、资源等方面具备优势,台湾则在咖啡加工、咖啡文化等领域有专长,双方可发挥优势深化合作。欢迎台湾咖啡从业者多来云南交流,让云台咖啡产业发展碰撞出更多火花。  这场为期四天的“云上咖啡·香飘两岸”海峡两岸咖啡文化交流活动虽短,但留下了真情与惊喜,更播下了合作共赢的种子。正如云台咖啡纪念林中的树苗,正悄然生长,未来将绽放出跨越海峡的咖啡香。(完)--> 【编辑:刘阳禾】

阿根廷汉学家:现代化新疆展示中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座古阁,历经二十九次重建,文脉仍在赣江之畔延续;  一个村落,从“沉寂多年”到人气回流,在创意与情怀中重焕生机;  一个山谷,从废弃采石场蜕变为旅游地标,风景这边独好……  赣鄱大地,一场场“更新”悄然铺展。-->  老街区的新答案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到了江西,总要去一趟滕王阁吧。这座伫立于赣江之畔的阁楼,不只是千年文脉的象征,也见证着江西的变革。  “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滕王阁景区“三还”及北扩工程,拆除600米实体围墙,将古阁周边的历史街巷与现代城市生活融合。  在“修旧如旧”的理念下,景区周边曾经毫不起眼的老宅区如今却成为“流量密码”。而九成区域免费开放后的滕王阁景区,游客量和旅游收入也实现“双增”。今年“五一”假期,滕王阁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其中收费区域接待游客12.57万人次,同比增长8.73%;实现旅游门票收入448.59万元,同比增长10.65%。  在景德镇陶阳里街区,另一种“更新”也在发生着。  这里修复了明清以来景德镇传统民居格局、作坊肌理与街巷尺度,青石小巷、斑驳老墙、古窑火眼依旧。  街区修复的关键在“传统-现代-传统”的复合构造,用剥落的老窑砖嵌入墙面,用传统榫卯结构补全残缺的木构件;而在墙体中,则用现代技术定制化修复。  “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如今,年轻“景漂”们租下院落创作陶瓷,游客在青石路上触摸历史,千年瓷都正焕发生机。  年轻人回来了  乡村振兴,不能只是粉刷一遍墙,更关键的是人回来了,生活热起来了。  江西的乡村,不缺自然风光与历史故事。  在南昌湖陂村,曾经,这里因“空心化”陷入沉寂,25%的房屋空置,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的只有破败老屋与寂寥人影。  短短几年间,湖陂村通过实施“三新计划”——招引新村民、培育新农人、发展新业态,实现了从“空”到“兴”的转变。粮仓变书屋,鸡舍变民宿,老宅开起咖啡馆,20多户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陶艺师、营造师在此落地生根。  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村庄还打造了水杉绿道、候鸟驿站、稻田美术馆等公共空间。  在金溪竹桥村,赣派古村落也在“复旧焕新”中延续文脉。109栋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曾一度因年久失修濒临坍塌,为留住乡愁,当地启动修缮工程,复原原貌风格,保护历史格局。  砖雕门楼、飞檐翘角、雨落天井……600余年的建筑细节被一一保留,古意盎然的村落也悄然融入现代生活脉络,在建立起常态化保护与活化利用机制下,让古村既能“住得下”,也能“活起来”。  两个村子一在修生态,一在修文脉,答案却很一致——让村子重新被人看见,也重新看见人。  绿色,不只环保那点事儿  江西的绿,不只是山好水好空气好,更在于把这些自然禀赋转化成了发展的动能。  过去,一些资源型地区面临“靠山吃山”的粗放发展困境,生态负担沉重。但现在,这些“负担”正逐步转化为发展“潜能”。  在江西上饶望仙谷,曾经的废弃采石场,如今是年接待超300万人次的“山谷文旅综合体”。山体修复后,赣派民居、非遗展演、溪谷夜市相继引入,过去的生态“伤疤”变成了流量地标。  也是在上饶,一块块深蓝色光伏板沿山铺开,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既提高了土地效率,也让农民拿到了分红。更有本地企业依托这一链条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全球领先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  而在江西新余,绿色循环农业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对“粪肥”的刻板印象。过去令人避之不及的畜禽粪污,如今变身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用来发电、种稻、育菜。把上游养殖场和下游种植基地串在一起,形成从“废弃物-能源-肥料-种植”的生态循环发展之路。  在江西鹰潭,眼镜制造这门传统行当也迎来“绿色转变”。数字化改造、智能车间、节能工艺上线,鹰潭眼镜正从“代工小作坊”变成“绿色智造链”。小城里的传统制造,正以另一种方式走在转型路上。  这场从城市到乡村  从生态到产业的“更新”  让人回来了,灯亮了,土地活了  老手艺有了新传人  旧厂房有了新模样  山谷有了新故事  江西的实践表明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单一模板  而是多样路径  在一砖一瓦中,一粥一饭里  有记忆、有生态、有未来 【编辑:刘阳禾】

时政纪录片丨情暖天山——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纪实

9月27日,“投资中国 对话山西”外商投资企业圆桌论坛在太原举行。高雨晴 摄  中新网太原9月27日电(高雨晴)9月27日,由山西省商务厅、英中商业发展中心和英国皇家航空学会共同举办的“投资中国 对话山西”外商投资企业圆桌论坛在太原举行。来自跨国公司和商协会、重点外资企业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聚焦“绿色可持续能源发展前景”主题,共话发展机遇。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李思进出席论坛并致辞。英中商业发展中心中国区总裁姜浩放介绍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实践。山西省商务厅厅长王宏晋介绍全省绿电园区情况,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绿电园区、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绿电园区、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电园区分别做园区推介。  此外,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和ABB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围绕“绿色能源与数智化的融合提升”主题作推介,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和特斯拉中国围绕“绿色能源应用技术”作推介,山西省甲醇经济协会、霍尼韦尔、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英国皇家航空学会围绕“可持续航油技术及应用”作推介。通过主题推介,跨国公司分享了绿色能源领域国际前沿和先进技术,与山西共话合作,共同探索“绿色山西”发展机遇。  活动期间,山西省商务厅与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英中商业发展中心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各自产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通过组织活动、资源共享等方式,宣传推广山西发展机遇,带动本地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投资中国 对话山西”外商投资系列活动是山西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的具体举措,是该省进一步扩大开放、贯彻“稳外资”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活动按照公益性、专业性、创新性要求,旨在推动山西省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打造务实高效的国际对话平台,汇聚全球先进技术资源,助力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完)--> 【编辑:李润泽】